一、水產行業概述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水產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3-2030年)》顯示,水產行業是指涉及水產品的生產、養殖、捕撈、加工、貿易及相關服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產業,包括海洋水產業和淡水水產業,涵蓋從水域中獲取和養殖水產品到產品加工及銷售等環節。水產/水產加工品分類有鮮活品、冷凍品、干制品、腌制品等。水產行業可分為捕撈業、養殖業、加工業、貿易和流通業、服務業。
水產行業的分類
分類 | 介紹 |
養殖業 | 包括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海水養殖是指在海洋中進行各種水產品的養殖,如海水魚類、貝類和藻類等;淡水養殖則是指在淡水水域中進行各種水產品的養殖,如淡水魚類、蝦蟹和鮮水植物。 |
捕撈業 | 捕撈業可以分為商業捕撈和休閑捕撈兩種形式,是從海洋或淡水水域中捕撈各種水產品的行業。商業捕撈是指以經濟為主要目標的水產品捕撈活動,而休閑捕撈則是指以娛樂休閑為主要目的,如垂釣等。 |
加工業 | 水產品加工業涉及對捕撈或養殖水產品進行加工和處理,包括魚類、貝類、蝦蟹等水產品的分割、冷凍、腌制、烘干、脫水、罐頭加工等。 |
服務業 | 提供與水產行業相關的各種服務,如漁船和養殖設備的維修、水產品運輸和物流服務、水產技術咨詢和培訓等。 |
貿易和流通業 | 涉及水產品的批發、零售和流通等環節,包括水產品的進口、出口、分銷和銷售等活動。 |
資料來源:《水產品及水產加工品分類及名稱》、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二、我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消費區域分布廣泛
我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自1989年起,我國水產品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已經連續33年保持世界首位。2022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海洋水產品需求日益增長,產量持續增加。2022年全國海洋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2.4%,水產品進口額同比增長40.6%,遠洋漁業產品運回國內銷量占比不斷提升。進入2023年,行業發展延續良好勢頭,為“菜籃子”產品穩定供給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上半年水產品產量穩步增長,市場成交量額雙增,價格略有上漲,水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進口額較快增長,貿易逆差持續,漁民收入穩步增長,休閑漁業快速復蘇。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由于產地廣泛、交通運輸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加上水產養殖的全面推廣,我國水產品消費區域分布廣泛,根據布瑞克集團市場部門水產品團隊提供的數據顯示,國內主要水產品消費區域集中在華東、華南、華中地區,主要原因在于華南、華中、華東同時也是我國傳統三大核心水產養殖區,水產品價格相對便宜,消費市場下沉渠道容易打通。其中人均水產品消費較高的地區有海南、廣東、上海、福建等省份,人均消費量超過25公斤。華北、東北、西南地區水產品消費量則不如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西北和西藏青海地區相對偏少,主要原因是受到冷鏈、交通等因素的制約,進一步加大了市場開發的難度,因此家禽牲畜成為百姓日常獲取蛋白質的主要渠道。
我國主要水產品產地及消費區域
產品名稱 | 產地 | 流通半徑及主要消費區域 |
南美對白蝦 | 廣東、廣西、福建、山東、海南 | 全國各地均有 |
扇貝 | 遼寧、山東、河北 | 東部沿海地區 |
生蠔 | 山東、遼寧、廣東、廣西 | 華東、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區 |
海參 | 遼寧和山東以及福建 | 沿海經濟發達區域,少部分在內陸 |
鮑魚 | 廣東、福建、山東、遼寧 | 東部沿海地區 |
甲魚 | 江西、 浙江、湖北 | 華東、華南、中部地區 |
大閘蟹 | 江蘇、湖北、安徽、江西、上海 | 沿海城市,以江浙滬和廣東為主 |
小龍蝦 | 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 | 全國各地均有,主要以湖北、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廣東、河南、山東、北京、上海為主 |
羅非魚 | 廣東、廣西、海南、福建 | 主要是長江以南為主要消費市場 |
鯛魚 | 廣東、江蘇、河南 | 廣東、廣西、四川、重慶、北京、陜西 |
黃顙魚(黃辣丁) | 湖北、浙江、廣東、江西、四川 | 長三角是黃桑魚的核心消費區域 |
巴沙魚 | 廣東、廣西、海南 | 兩廣地區、河南、河北、江浙滬地區,新疆和內蒙古 |
墨魚 | 福建、浙江、海南、山東、廣東 | 浙江、山東、福建 |
大麻哈魚 | 黑龍江 | 東部沿海城市,東北也有少量消費 |
比目魚(偏口魚) | 遼寧、山東、河北 | 渤海和黃海等臨海城市 |
鱈魚 | 遼寧、山東、河北 | 以沿海城市和西南、華中為主 |
龍利魚 | 遼寧、山東、河北 | 東部沿海城市 |
鯖魚 | 遼寧、山東、江蘇、廣東、海南 | 東部沿海城市 |
鱸魚 | 廣東、浙江、江蘇、江西、四川 | 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 |
三文魚 | 黑龍江、北京懷化 | 東部沿海城市、華北東北少部分消費 |
草魚 | 黑龍江至云南元江 | 華中是主要銷售區域、華北、華東、華南也是重要消費區域 |
鰱魚 | 湖南、湖北、江蘇、貴州、山東、黑龍江、遼寧 | 全國各地均有消費,西北地區相對較少 |
鳙魚 | 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為主要產區,湖北比較多 | 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主 |
鯉魚 | 主要位于黃河沿岸的省份、河南、遼寧等比較多 | 河南、山東、遼寧、河北等北方地區 |
鯽魚 | 江蘇、湖北、黑龍江、廣東、云南 | 全國各地均有消費,西北地區相對較少 |
青魚 | 湖北、江蘇、湖南、安徽、浙江、江西、廣東 | 長江中下游地區,以江浙一帶為基礎 |
黑魚 | 廣東、福建、浙江 | 湖北、浙江 |
多寶魚 | 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 | 遼寧、山東 |
鲅魚 | 舟山、連云港外海及山東南部沿海 | 山東、遼寧、江蘇北部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觀研天下分析師觀點:盡管我國水產行業發展向好,養殖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產量逐年增長,品類也逐漸多元化,但養殖業上出現的疾病也越來越難治,越來越難防,越來越難控,因此必須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以減少疾病的爆發幾率。
三、水產預制菜成市場“新寵”,賽道玩家云集
1、政策紅利接續釋放,水產預制菜成行業新增長點
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百姓餐桌,近年來伴隨著政策紅利接續釋放,預制菜產業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今年7 月 31 日,《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提出,培育“種養殖基地+中央廚房+冷鏈物流+餐飲門店”模式,挖掘預制菜市場潛力,加快推進預制菜基地建設。這是繼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敝?,預制菜行業再次出現在中央文件中。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多地政府也相繼出臺預制菜產業相關政策,助力行業發展。湖南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培育壯大預制菜產業,著力建設預制菜產業大??;上海發布《上海市預制菜生產許可審查方案》;重慶發布《預制菜產業園區建設指南》《預制菜生產經營安全監管標準體系》等文件助推預制菜產業發展。政策的出臺給預制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通路,預制菜概念的日益火爆以及市場的新消費需求,驅動各水產企業紛紛入場布局。
此前,海天味業在官方旗艦店推出了“金湯酸菜魚”和“青花椒烤魚”兩款水產預制菜產品;近日,盒馬也正式發布水產預制菜系列新品“盒馬寶鮮”,推出了一系列水產預制菜。生產端,國聯水產自深度布局水產預制菜以來,已經打造出面包蝦、調味小龍蝦、烤魚、酸菜魚等億元級銷量大單品;河南的預制菜企業農都農業、澳嘉食品也在今年擴大產能,進一步加碼小龍蝦、甲魚等水產預制菜。目前水產預制菜整條產業鏈上主要涉及五大類企業,其中,水產類企業有多年的收購存儲原料的經驗,資金實力雄厚,可以為穩定的原料供應提供保障。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2023—2024年中國水產行業現狀及消費趨勢洞察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及水產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分別達4196億元及1047億元,預計2026年分別達10720億元、2576億元。水產品工業化、食品化發展趨勢明顯,水產品向食品產業鏈延伸,其預制化能夠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價值鏈,水產行業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2、水產預制菜商業化起步較晚,市場增長空間廣闊
相較于國外,我國水產預制菜行業商業化起步較晚,現在除國聯、恒興等布局多年、長期耕耘的企業以外,絕大多數水產預制菜企業,都是從做簡單加工品轉型,或者是從上游養殖環節延伸而來,這也導致行業在食品安全、成本、口味、供應鏈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數據顯示,在水產品線上購買渠道中,消費者在即時零售平臺和綜合電商平臺購買較多,分別占比71.3%、57.9%。網購中,消費者最為擔心的問題為水產品的新鮮程度和食品安全,其次是配送時間和售后服務,行業未來在食品安全、冷鏈物流、加工技術、產品品質方面仍需努力。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基于此,我國水產預制菜企業不斷地調整自身的策略和定位,打造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匯聚、融合發展的新通道。例如,國聯水產與粵海飼料達成戰略合作,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國聯水產擬對上游產業的海洋漁業養殖、對蝦工廠化養殖等業務及資產進行剝離,粵海飼料將通過購買、租賃整合等方式,吸收國聯水產上游產業的資產,實現自身主營的水產飼料業務品類擴充、產能擴大及產業整合。由此通過資產優化,雙方的主營業務優勢更加強化,在產業鏈的上下游行業地位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此外,下游餐飲企業和渠道玩家也在不斷探索,例如盒馬,基于自身的品牌、渠道和供應鏈優勢,紛紛成立預制菜品牌或部門等,水產預制菜行業有望得到全鏈路多維度的增長。
四、日本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國內水產行業危機并存
1、日本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國內市場一片不安
2023年8月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這一排污進程將持續數十年,將導致核污染物順著洋流被帶到世界各國的海域,對海洋生態環境和水產資源造成嚴重威脅,隨著核污染水排放,人們對來自日本的水產品的食品安全,產生了疑慮。在該事件發生后,世界各國紛紛宣布停止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我國更是全面暫停進口,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決定自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國內市場一片不安。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日本水產品出口近年來一直呈強勁增加趨勢,2022年創下3873億日元的最高額,其中出口額最高的是中國大陸(871億日元,22%),其次是中國香港(755億日元,19%),兩者約占整體出口四成,但這一情況即將出現逆轉。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從日本進口魚類等水產品總額同比銳減28.5%至2.3451億元人民幣,環比下降33.7%,預計這一趨勢仍將延續,并有持續惡化的可能。此外,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出口國之一,許多國家都依賴中國的水產品供應,由于海水受到污染,我國不僅面臨海水產品自身供給和消費的下跌,同時也可能面臨著其他國家對我國海水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懷疑,進而影響我國海水產品的出口,影響我國水產品出口行業的發展。
觀研天下分析師觀點:當前我國從日本進口的水產占比較低,常年處于3%左右。相反,化妝品/護膚品進口份額較大,該事件的影響已經波及到了眾多品牌,從今年5月份開始,日本進口的化妝品出現了顯著下降。具體來說,6月份的進口金額同比下降了8.4%,7月份的進口金額更是大幅下滑了30%。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內化妝品/護膚品、淡水養殖等行業將迎來商機。
2、國內海鮮水產銷量暴增,多家電商平臺水產品被搶購
受上述事件影響,這兩天,國產海鮮、水產等銷量迅速攀升。據京東超市數據顯示,8月24日,京東超市水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50%,8月22日到8月24日三天內,蝦貝類日環比銷售額增速50%,蟹類增速59%,鮮活大閘蟹增速120%,魚類增長75%,即食海參增長32%;同做自營的東方甄選也透露,其自營南美白蝦當天銷量暴漲,截至8月24日17點,銷量已經突破2.5萬單,遠遠高于日常的7000單銷量。此外,拼多多數據也顯示,其平臺內海參、大黃魚、梭子蟹、基圍蝦、淡水魚、海鮮熟制品、海鮮禮盒等產品的銷量均實現翻倍增長。其中,大黃魚等海產魚類的銷量增幅達到148%,基圍蝦等蝦類的銷量增幅超過130%;海參產品的銷量增幅達到118%,大閘蟹等淡水蟹的生鮮提貨券銷量增幅超過730%。盡管短期內水產公司的訂單量劇增,但長期來看,如果核廢水排放引發環境問題和輿論負面影響,將會對整個水產行業產生不利影響。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觀研天下分析師觀點:目前國內水產企業大多都不止有水產的主業,也有其他業務,比如大湖股份,水產品收入只占到一半左右,還有一半來自于醫療服務、白酒、藥品等,還有部分水產養殖企業,既有銷售淡水類產品也有海產品,因此短期來看,盡管核污染水排放事件會給這類公司帶來沖擊,但隨著長期部分上市公司可能會調整經營策略,將重心放到淡水養殖方面,該事件對國內企業的影響也會逐漸變小。(LZC)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